中国「双十一」购物节即将进入尾声,今年「双十一」不仅网路讨论声量减弱,商家也缺乏兴致。不管对商家还是消费者来说,「价格战」如今已经推不动。陆媒报导说,今年「双十一」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平台之间已经不再全力比拚「最低价」,随着消费者更加理性、对价格等更加敏感,价格战已经无法持续。
内媒《21 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观察,指出在去年的双十一活动中,各平台的价格战达到白热化,结果却是商家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虽然带来了一时的销售额成长,却难以维持盈利。许多中小型商家特别感受到压力,因为活动成本和促销折扣的叠加使得盈余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
根据统计,线上购买的衣物退货率高达 24% ,其中大多数是因不合尺寸或品质不符预期。购物节期间退货率最高甚至达 40%,这些退货流程加剧了物流、包装垃圾的负担,也让碳排升幅高达 56%。
针对价格战导致的内卷困境,今年的双十一活动期间,各平台纷纷推出新政策以改善商家营商环境。淘宝天猫投入数百亿元人民币用于促进商家增长和降低成本,并取消了以往的强制性运费险,提供「退货宝」以降低退货成本,帮助商家减少售后压力。
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等平台也透过直接补贴或松绑退款政策等措施来支援商家,试图以政策上的放宽来取代传统的价格补贴。但今年双十一竟然爆出惨况,民众在淘宝下单商品,却收到简讯,表示因为海象不佳导致货品丢损,更有代购业者哀号,直言第一次遇到货柜掉进海里,而淘宝表示,已通知受影响用户,约 3 天左右会全额赔付。